新加坡引以为豪的精英制教育体系要被颠覆了!
这大概是这两天新加坡教育圈子最爆炸的消息了,教育部在3月5日当天公布了两大重磅消息:
1. 取消中学分流制度,按科目分班
2. 不再分O水准和N水准
据联合早报报道:
从2024年起,中学不再分流,全面推行科目编班,让学生根据能力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因材施教的同时,也减少分流的标签效应。
中学会考不分N水准和O水准,改以全国统一考试框架。毕业证书将列学生在个别科目与所修水平的成绩。在中学推行近40年的分流制将走入历史。
今年念小二的学生是首批受影响的,他们在2027年念中四那年,会是首届根据所修水平科目应考的学生。各科目将按水平分成G1(G代表General)、G2和G3,程度依次相等于现有的普通工艺、普通学术和快捷源流水平。
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国会辩论教育部开支预算时宣布,逐步落实“统一的中学教育,多元的科目编班”目标。
中学的科目编班计划自2014年推出,让普通源流学生从中一起就根据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计划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已扩大到所有提供普通源流的中学,但学生目前可选的科目只限于英文、母语、数学和科学。
明年起,25所试点学校可让普通源流学生从中二起根据强项修读较高水平的人文科,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学。一些学生也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修较低水平的科目。
例如,快捷源流学生可选修普通工艺程度的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ics)科目。学校将能以更灵活的形式分班,不限于源流。
中学分快慢班是从1981年开始的,政府根据学生小六会考的成绩,将他们分进四年制的快捷班和五年制的普通班。这是新加坡精英制教育的特色之一,整合资源,培养精英,达到最佳的升学效果。但是,这种分班制度的背后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普通班的学生被强行贴上标签,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 快捷班的学生过于骄傲与自负因而怠慢学习,也有普通班和快捷班的学生发生冲突,产生”阶级矛盾“。
改革后,每个学生按照科目分班,根据小学会考成绩由低至高分成三个积分段,学生将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成绩属于第一个积分段的学生,起初会修较多G1科目,属第三个积分段的学生修较多G3科目。学生上了中学仍可在发掘兴趣和强项后,转修其他水平的科目。
取消快捷班和普通班后,自然就没了O水准和N水准的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全国统一考试,至于全国统一考试后如何录取与升学,让我们一起期待教育部的新标准。
有些家长质疑科目编班和分流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把”标签化“变得不那么明显罢了,其实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编班制是根据学生个别科目的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课程,享受因材施教的好处,减少负面的标签效应。
也有些家长担忧科目编班会彻底颠覆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体制,反而限制了优秀学生的发展。其实不然,站在金字塔顶尖的精英学子们并没有受到影响,六年制直通车课程没有变动。
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从小就定下的,新加坡政府做出如此大的改革,为让学校制度更灵活,让学习更有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在人生不同阶段绽放异彩,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的人才!
现在,趁着O水准还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赶紧报读O水准预备班吧,通过O水准考试,学生可以进入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初级学院、海外大学预科。O水准还能实现教育移民,进而带动全家移民。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